首页 血淬中华 下章
第四十五章 讨价与还价
 李鸿章和李经方虽然对冯华所部光复析木城,再次给军以重创,使辽东军处于极为不利境地的消息极为振奋,但他们对于慈禧太后急于签订停战协定的心理也比其他人更清楚、更明白。而且军29攻占澎湖和30占领登州的消息,也从另一个方面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向被中国人斥为“蛮夷小邦”的日本,如今已不是大清国可以对付的了。如果不是冯华和他的义勇军横空出现,大清国在这场中战争中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3月31和谈继续在马关帆楼进行。由于列强干涉、辽东第三师团所处的不利处境以及己方已经占领了澎湖、登州,在后面的谈判中占得先机,因此方对中国提出来的先全面停战再商谈签约的议案并未再次表示异议,双方很快就在此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中方由李经方代理全权大臣,签署了为期二十一天的《中停战协定》,实现了中双方陆上、海上的全面停火。

 4月1,《中停战协定》正式生效,中双方也进入了正式谈判阶段。

 日本‮府政‬首先提出:清‮府政‬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以南的辽东地区(包括尚在清军和义勇军手中的鞍山、牛庄和营口)和‮湾台‬、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两亿四千万两,开放北京等七处商埠等十条议和款项。

 日本狮子大开口的苛刻条件,立刻震动了朝野,在中国国内引起了烈的反响。

 光绪皇帝得到这个肢解大清国土,赔款天文数字的消息后大为震怒,气愤已极的皇上一拍御案,大声喝道:“来人!”

 “喳!”

 “传朕的旨意,速召集军机大臣到东暖阁议事,商讨和款之事。”

 “喳!”

 “站住,谁让你走了?给我回来!”

 刚刚走到门口的执事太监看到很少发脾气的皇上发怒,吓得说话都结巴了:“皇、皇上…”

 光绪一摆手:“快速准备轿车,朕马上要去颐和园探望太后。”

 东暖阁内一片沉静,几位军机大臣一声不吭,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自讨没趣。

 光绪扫视着众人,‮劲使‬咳嗽了一声。

 户部尚书翁同龢奏道:“皇上,不必担心,这只是倭人开的条件,俗话说‘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可以电告李鸿章再与倭人磋商。”

 皇上本来是非常敬重翁师傅的,可是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说话也就没有了分寸:“还价?还能还多少?你是户部尚书,叫你拿出三百万两给北洋水师买兵舰都拿不出,你还能够怎样还价?况且辽东、‮湾台‬和澎湖世为中国国土,一寸一分也不能让!”

 翁同龢被门生天子申斥得无地自容,连连叩头道:“是,是,臣糊涂,臣该死!”

 看着皇上的老师都受到训斥,其余人谁还敢再开口?在盛怒的皇上面前,军机大臣们面面相觑,一筹莫展。最后还是礼部尚书李鸿藻悄悄地拽了拽翁同龢的朝服,翁同龢方又大着胆子启奏道:“皇上,两江总督张之、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等人纷纷来电,反对割地。臣以为可把皇上的旨意和各地议论一并告知李鸿章,让他斟酌之后再予磋商。”

 此时,光绪也觉得刚才对翁师傅过于严厉,心中深感不安。闻听此言后,他微微点头随即准奏。当下由军机大臣们拟就了回复李鸿章的电旨:

 奉旨:李鸿章密电十款均已阅悉。日本要挟过甚,索费奇重,索地太广,万难迁就允许。赔款以万万两为限,关东是我朝龙兴之地,决不能答允,‮湾台‬、澎湖亦要力争免割,通商口岸减去北京、湘潭等地,着该大臣尽心讨论,竭力磋磨。

 军机议事的第二天,光绪皇帝在又毓庆宫单独召见了翁同龢。

 “皇上,太后对议和条款是什么意思?”翁同龢问道。

 “唉!”皇上叹了口气:“太后前两天还好好的,这会儿说病就病了。朕去探视,看太后脸红光的,可是没有说几句话,就说太劳累了需要休息,把朕给打发走了。”

 翁同龢明白,在这个骨节眼儿上,太后称病不理政事,把这个烫手的热山药甩给了皇上。当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君臣二人又说了一些有关和谈条款的事情后,光绪皇帝突然将话题转了开去,他问道:“前些日子师傅说的引见冯华进京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翁同龢道:“前一阵子,冯华率义勇军参与了围困海城的战事,故尚未议及此事。”

 “朕见冯华渴望已久啊!如今停战协定已签,辽东战事渐趋稳定,我看冯华进京的事宜,师傅还是尽快安排为好。”皇上殷殷的说道。

 “老臣会尽快安排,不过…”沉了一下翁同龢接着说道:“皇上既想重用冯华,还是不要引起太后的怀疑为好,最好找个机会给太后打个招呼。”

 会意地点点头,皇上接口道:“师傅所言极是,回头还是找个光明正大的说辞宣他入京为好。”在师傅的熏陶和亲政后诸多事情的磨砺下,光绪也逐渐地学会了一套应付慈禧的办法。

 收到光绪皇帝的电旨后,李鸿章在病榻上针对日本提出的条款,伏案书写了《大清帝国皇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赴大日本帝国全权‮理办‬大臣所拟和的底稿说帖》。

 在《说帖》中他指出:既然日本提出合约的目的是避免两国将来争端,而割地不但起不到这个作用,反而会使争端纷起,两国仇恨代代相传,永无宁;而领土是经过数代、千百年相传的无价基业,一旦割让,必然引起‮民人‬的仇恨,全体中国臣民势必卧薪尝胆,力筹报复。东方两国同室戈,将使别国坐收渔利。

 在赔款问题上,他又说:中国财政绝对拿不出两亿四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况且日本所耗军费也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如不删减,难以认同。

 针对李鸿章《说帖》中的意见,伊藤博文又据此提出了一份儿《合约节略》。提出赔款可减少到1亿5千万两,但割地只可略作让步,变为割让辽东金州厅、‮湾台‬和澎湖;其余条款一律不变。并威胁如果中国‮府政‬仍不同意,只能再燃战火重开战局。

 在帆楼,中和谈仍在紧张烈的进行着。急于签约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面对着李经方再次提出的不同意见,一如往常的盛气凌人。他强硬的说道:“条款内容再无讨价还价的余地,目前只有两种选择,就是接受还是拒绝。”

 说着他踱到了屋子临海一面的窗前,指着远方的海港对李经方大肆恫吓:“大本营已经作出直隶作战的决定,我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只等小松亲王一声令下,就会立刻开赴中国。”

 看到方态度如此强硬,丝毫也没有回旋的余地,李经方只得要求暂缓几再作答复。

 4月7,中方使团在请示北京后向方提出商改约稿的节略,对割地范围要求除去‮湾台‬全岛和辽东半岛,只割让澎湖列岛,租借旅顺军港,对赔款则要求减至1万万两,对通商特权也要求作些削减。

 就在日本‮府政‬不断利用谈判桌和杆子对中国议和代表施加压力之时,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再一次打了中和谈的节奏:

 4月8,俄、德、法三国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坚决要求日本放弃南地区和旅顺港,如果日本拒绝,将保留采取自由行动的权利。

 与此同时,俄国陈兵三万于中国北部边境,停泊在远东的俄**舰奉命生火起锚;德国在太平洋的军舰已经游弋于日本附近海面;法国数艘军舰也集结到黄海海域。种种迹象显示如果日本不听从警告,三国将联合行动,切断其海外驻军与本国之间的联系。

 日本看到三国真刀真的武力干涉架势,也感到十分惊恐,因为历时八个月的战争耗费已使它财力耗尽、疲力竭,根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军事行动。意、奥两国发表声明支持俄、德、法三国立场;‮国美‬表示决不卷入新的争端;英国则要求日本避免战争,一时间让日本感到自己在国际上很孤独。

 就在此时海城第三师团再次告急,由凤凰城和盖平向海城运送军需物资的车辆再次被中国方面拦截,海城军面临断粮的威胁。

 收到桂太郎的告急电报后,日本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立即向清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递了措辞强硬的照会。强烈抗议清**队袭击军运粮车队,破坏停战协议的行径,要求清国遵守协定,严惩肇事人员。并警告说,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清国负责。

 为此,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马上发电向刘坤一询问,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辽东我军完全遵守停战协定,没有放过一一弹;如有违反停战协议的军事行动均系各地私立团防和土匪而为。他们也是因痛恨倭人烧杀掳掠而采取的一些自卫行动,实是无可指摘。

 其实这次行动还是远征军所为,是王英楷率领三团干的。当时,三团的侦察兵发现鬼子的运输队在汤池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宿营,押运给养的鬼子兵看到村民都躲到村外,便任意地宰杀村民放养的家禽,糟踏村民家中的家具物什。

 村中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婆婆因腿脚不灵便,躲在家里没有出逃,见两个小鬼子抓走了自己喂养的两只老母,上前去争夺,被没有人的强盗用刺刀捅死在自己的家门口。王英楷在得到这一情报后很是气愤,一边派人报告冯华,一边连夜带人进行了一次夜袭,除了将一个中队的鬼子消灭干净外,还将运输粮草的马车全部截获。王英楷并不是鲁莽之人,他知道中双方已经停战,如果有漏网之鱼很可能会落人口实,因此他在行动前也动了一番脑筋,事先让参战部队都化装成了土匪。

 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查此事时,刘坤一特意将众将召集到了一起。在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宋庆等人都觉得这是困死倭寇的一个不错办法,大加赞美之词。而俞虎恩更是主张再接再厉,把小鬼子全都困死、饿死。

 看到众人的议论暂告一段落,冯华开口说出了一句让大家完全没有想到的话来:“各位大人,虽然小鬼子们也确实该杀并且此事还能给日本人以更大的压力,让人感到非常的痛快,但是我认为这种事却只可以干一次,绝对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

 听到这句话与会者一下子全都愣住了,心中不由暗自奇怪:这事本来就是你们干的,现在怎么又说不能再作,冯华的葫芦里装得到底是什么药?

 正确处理国际关系,遵守国际法准则,是现代人的政治常识。可是在那个时代,清朝的大部分官员,包括紫城里的那个老佛爷,这方面的观念非常淡漠。鸦片战争后,在极端愚昧的情绪支配下,清廷一再干出在枝节问题上制造违约的蠢行挑起更多的衅端。如庚子事变攻打外国公使馆,任意杀戮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外国侨民等等。

 当然这时还没有到庚子年,冯华不能拿这样的事情说教,可是他还是说出让许多人吃惊的一番话来:“大家知道咸丰九年,洋人经天津到京城换约,忠亲王僧格林沁让官兵假扮乡勇袭击洋人船只,导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再次发兵,致使京师不保生灵涂炭,复又签下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祸端。这件事足以让我们警惕,凡事不能因小失大。”

 冯华说的事情可以说在座的几人全都知道,当时许多人还为此事拍手称赞叫好,但却从没有人往更深一层去探讨追究。

 看到众人对自己举的例子都若有所思,冯华接着说道:“虽然小鬼子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虑,但是一再破坏国际法准则,却很可能让同样对我大清虎视眈眈的泰西列强钻了空子。如果他们拿此事做文章,再生出更大的祸端来,岂不是得不偿失。还有,当前朝廷和太后议和的决心已定,中再起战端的可能微乎其微。我们连续对小鬼子运送补给的车队进行袭击,痛快是痛快了,恐怕朝中的某些有心人会利用此事大做文章。”

 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以及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不但让刘坤一行事极为的稳重,而且见识亦高人一筹。听了冯华的话,他接口说道:“子夏言之有理,当年文正公也曾说过‘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而击沉其船。虽天下称快,但十年夷人复至,京城不守,几丧天下。某谓僧邸此败,义当杀身以谢天下矣!’文正公见识不凡,足见僧王处事不妥。另外,朝廷的意向也必须认真考虑,决不能给有些人以可乘之机。”

 吴大澂对冯华的见解也表示赞同,他深有体会地说:“不仅是千万不要在这感的时候节外生枝,就是约定的条款也要字字句句仔细琢磨,不能让倭人再找到新的口实。倭人诈狡猾,往往利用文字挑起衅端。十年前与倭人签订《中天津条约》,我也是全权大臣之一,其中第二款‘两国派兵互知会’这一条,现在想来真是大错特错!如今让倭人借口出兵开衅,我想起来就痛心疾首。我既是大臣之一,没有悉倭人阴谋,愧对国家啊!”自中开战以来,吴大澂因当年他曾参与与倭人签订的这第二条款内心负疚已久,今天总算借此机会自责自悔,一吐心声。

 冯华这时才明白吴大澂自告奋勇赴辽作战,除了出于书生的爱国漏*点和投笔从戎的素志之外,还有投袂而起效死疆场,一赎前愆的想法,不住对这位长者肃然起敬。他排解道:“前辈过于自责了,倭人征韩侵华的野心由来已久,即使没有这第二条款,也会找其他借口挑起衅端。”

 魏光焘、李光久和俞虎恩等人与吴大澂的情都甚好,闻听此言也都随声附和起来,对吴大澂劝慰不已。

 面对俄、德、法三国的联合声明和采取的军事行动,日本大本营一面由外相陆奥宗光出头会见三国驻公使,表示愿意接受三国的劝告,不再要求割让辽东金州厅;另一方面却指示“山东作战军”大山岩大将摆出向青(州)、莱(州)进军的姿态,给清廷和中方谈判代表施加压力。

 4月10,谈判进入了关键时刻。鉴于各方面的压力,方提出了包括割让‮湾台‬、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一亿五千万两在内的最终条款。伊藤博文再次恫吓中方代表:“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李先生,我们已经作了最大限度的让步,目前鄙**民群情愤,如果谈判一旦决裂,只等停火期限一到,我们将展开直隶作战。到那时,中国全权大臣离开谈判场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亦属不能保证”

 伊藤的一番威胁言语刚刚落地,只听得远方汽笛长鸣,20余艘军舰由远而近,舰上炮塔高昂,旭旗猎猎作响,可以说是从李经方的眼皮底下趾高气扬的经由马关出口,陆续驶向远海。

 伊藤博文的警告和日本海军舰队故意由马关出口开赴大连,得李经方六神无主坐卧不宁。回到行馆后,他慌忙向李鸿章告警,认为“恐非即与订约不可”李鸿章在了解完情况后,随即致电国内请示。

 自从4月8俄、德、法三国再次对日本进行干涉以来,京师之中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到军机处大臣和各部大员皆是一片欣,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议和的最好结局:不外乎是承认朝鲜完全“自主”赔一些白银、开一些口岸和允许人建工厂之类的条款。可是当李鸿章传回方提出的最后条款、得到日本本土海军正在驶向大连和山东方面军蠢蠢动的消息后,清‮府政‬内部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主和派认为:日本已经再次增兵,如果重新开战恐怕京城将不能保全,主张“能争则争,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而主战派则认为:‮湾台‬、澎湖是祖宗传下的基业,断无割让之理。主战与主和两派再次为了割地赔款事宜争了个不亦乐乎。  M.efUxS.cOM
上章 血淬中华 下章